本文摘要:中国绿色时报1月4日报道(记者张辉)你既是勤劳致富的模范,又是治理沙漠的功臣。
中国绿色时报1月4日报道(记者张辉)你既是勤劳致富的模范,又是治理沙漠的功臣。希望你今后更好地带领周围群众,走联合治沙的路子,使更多的沙漠变绿洲。这是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2000年5月5日在宁夏考察时,对白春兰的嘱托。
白春兰是盐池县花马池镇沙边子村村民。1980年,她举家搬到一个叫一棵树的地方,与丈夫一起植树种草、打井开荒,发展多种经营,将一棵树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洲。曾经被沙害逼走的18户人家又相继迁了回来。30多年来,白春兰投资170多万元,治理沙漠2300多亩,种植乔木近5万株、灌木1200亩,巩固草场1000多亩,修围墙、建围栏近30公里,发展枣树套种药材60亩,育苗110亩,架设农电线路6500米,还建起了35座大型温室养殖场。
自1994年起,白春兰家每年种植、养殖纯收入就超过5万元。因为实现了人进沙退、脱贫致富,她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、全国三八绿色标兵、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、宁夏回族自治区劳动模范。
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一棵树所在的沙边子村,举目望去只有无尽的沙海。对于一对农民夫妇来说,在沙丘上植树种草谈何容易。
每天清晨,夫妇俩顶着大风刨沙、挖坑、栽树,一阵狂风袭来,人都站不住,刚刚栽下的小树苗不是被连根拔起,就是被流沙掩埋。待风小时,他俩从地上爬起,一棵一棵将树苗捡回来,重新栽上。中午,烈日炎炎,大漠中没有遮阳的地方,他们就把铁锹插在沙里,上面搭上衣服,就算歇歇凉。治沙的最初5年,白春兰摸索出一些方法。
他们栽植乔木,还种上了沙柳、苦豆草、沙蒿等灌木。这让荒芜多年的沙地第一次有了收成,回报给这对夫妻4麻袋小麦。
初尝胜果的白春兰夫妇劲头更足了,他们不停地植树种草,可往往是一场大风就将几个月的劳动成果毁掉。一天,白春兰得知县里办了一个治沙实验点,邀请中科院兰州沙漠所专家前来指导,夫妻俩决定上门讨教。科技人员教他们扎草方格固沙,并为他们选择了杨柴、花棒、柠条等耐旱沙生植物种苗。第二年,他们种植的灌木成活率达80%,栽下的葡萄、苹果树也活了。
白春兰夫妇勤奋好学,总结出以草挡沙、以柳固沙、杨树和果树防沙的三行治沙法。他们利用3条带子井,麦套玉米、麦套胡萝卜。他们还把养殖、种植与加工业结合起来,挖了一个4亩的水塘,投放鱼苗4000尾。1991年,白春兰一家经济收入达4万元,成了盐池县有名的治沙大户。
沙产业一天天兴旺起来,可白春兰的丈夫却因劳累过度患上了肝硬化。这以后,白春兰每天既要服侍卧床的丈夫,又要种田、植树、喂猪、养羊、饲鱼。1997年冬天,白春兰的丈夫离开了她。
白春兰没有停止治沙,事业越做越大。2000年,白春兰沙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沙边子成立。2002年,她建起了35间温室养殖场。
2005年,盐池县委、县政府为她办理了养老保险,免费为她投放了600只滩羊、50头种猪、2800只滩鸡,扶持她做大做强沙产业。一棵树,这片昔日的不毛之地,如今已成为瓜果飘香的绿洲。
来自美国、德国、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曾到访这里,称誉白春兰的创举。自治区党委、政府还出资470多万元,在白春兰和她的丈夫战斗过的地方建起一座业绩园。如今,这里已成为农业观光区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治沙绿化示范点。
本文来源:168体育官网-www.jlilv.com